有关专家发表观点:机器人与人的关系可以分成三个阶段。一个阶段是“机器 人”的时代。机器人此时只是工具的延伸,其价值是减少体力劳动,因此可称为“机器奴隶时代”。时间大约是2014年—2024年。
从2024年到2045年,是“类人机器人”的时代,客户服务人员、售货员、工厂工人等普通工作机器人大都可胜任,准确地说,机器人可以做得更好,因为这时机器人已经具备了推理处理等智慧能力。
第三阶段可能是我们不太想看到的。据未来学家雷蒙德·库兹韦尔预测,到2045年,“奇点”时刻到来,电脑所创造人工智能的数量将是当今存在所有人类智能数量的大约10亿倍。那样,人工智能就可像人类大脑那样,不仅会计算、作曲,更可以驾车、写作、决策、鉴宝甚至社交。“这将是机器超人的时代。”
按照不同产业与行业,机器人也可以看作有不同的“职业”,工业机器人、人形机器人、玩具机器人,种类繁多,就连汽车无人驾驶系统也是一类智能机器人。从电子商务、保险到传统制造,甚至教育和游戏,其应用可延伸至很多产业,“需要有服务的地方,就可以有它的存在。”时代在变,技术不断突破,机器人在变,我们该如何应变?
当前值得关注的问题和相关建议:应用人才不足制约机器换人推广普及。机器换人推行过程中需要解决机器设备如何选型、使用、维护,如何对接生产线,如何引进适用人才等新问题,对企业管理团队的知识能力、结构和管理水平提出更高要求;另一方面企业引入工业机器人后,需要对工业机器人进行调试、维护和控制,对技术人员、操作工人也提出了新的挑战。中国机器人网发布的一项数据显示,一台机器人需要3到5名相关的操作维护和集成应用人才。例如,东莞一企业使用50套机器人抛光系统就需要相关技术人员150人,全国规模仅此领域就需要机器人人员超过7.5万人。如何解决人才缺口,是目前推行“机器换人”战略急需解决的问题。